400-450分的二本大學
400-450分的二本大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所:
1. 四川省:450-460分之間可以上的大學有33所大學在四川省進行招生,文科15所理科54所。文科收分最高的幾所大學為上海立達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理科收分最高的幾所大學為南華大學船山學院、南陽理工學院(中外合作)、重慶移通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2. 江西省:450-460分之間可以上的大學一共有111所大學在江西省進行招生,均為理科招生。收分最高的幾所高校錄取情況為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等大學院校,收分最低的幾所的為廣州工商學院、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南通理工學院、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江西工程學院等大學院校。
3. 陜西省:450分左右可以選擇的二本大學還是比較多的,文科有10所,理科有16所。
4. 河南省:450分左右的公辦二本院校有42所,理科的二本批次線為400分。
5. 全國二本大學排名:理科排名中,哈爾濱商業大學、淮北師范大學、滁州學院、延安大學、西安文理學院等位于91至95位。
6. 河南省:400-450分左右能上的公辦二本大學有寶雞文理學院、濰坊醫學院、湖南文理學院、福建江夏學院等。
7. 四川省:理科中450-455分能上的學校有4所公辦二本,分別是北部灣大學(450分/158391)、長春工程學院(454分/153555)等。
8. 全國:收分最低的二本師范大學有遼寧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
9. 西安石油大學、遼寧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廣西外國語學院、湖北理工學院、遼寧科技大學等。
10. 四川省:理科分數線在400-450的公辦高校有若干所。
11. 全國:400-450分的公辦二本大學有湖南城市學院、新疆農業大學、吉林師范大學、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鹽城師范學院、嶺南師范學院、閩南師范大學、臺州學院等。
這些信息僅供參考,具體的錄取分數線和招生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建議考生和家長關注當地教育考試院發布的最新信息以及各大學的招生簡章。
430到470二本公辦大學
以下是一些在高考分數430到470分范圍內可以考慮的二本公辦大學:
1. 遼寧工業大學:位于遼寧省錦州市,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協調發展的省屬全日制多科性大學。
2.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位于河北省,擁有多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省級重點學科。
3. 長春工業大學:位于吉林省長春市。
4. 北華大學:位于吉林省吉林市。
5. 武漢學院:位于湖北省武漢市。
6. 麗水學院:位于浙江省麗水市。
7. 成都體育學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8.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位于江西省南昌市。
9. 云南民族大學: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10. 贛南醫學院:位于江西省贛州市。
11. 新余學院:位于江西省新余市。
12. 河北工程大學:位于河北省邯鄲市。
13. 河北金融學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
14. 長治醫學院:位于山西省長治市。
15.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
16. 嶺南師范學院:位于廣東省湛江市。
17. 廣東科技學院:位于廣東省東莞市。
18.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19. 北部灣大學: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
20. 蚌埠醫學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這些信息是基于網上提供的,具體的錄取分數線和招生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建議考生和家長關注教育部門和各高校官方發布的最新信息。考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應結合個人興趣、職業規劃以及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就業情況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高考450分最好6所學校
關于高考450分能報考的最好學校,這取決于不同省份的錄取分數線以及當年的具體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和信息:
1. 選擇城市和專業:如果你的孩子高考考了450到500分,建議優先選擇城市,然后再選擇專業,最后是大學。在這個分數段,大學一般為原來的二本或三本院校。如果家長有心,可以提前查看,發現這個分數段的院校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2. 公立與民辦院校:在河南省,450~500分的文科生能上的大學有255所,其中民辦院校居多,公立院校只有21所。理科生則有410所大學可以選擇,其中公立院校高達321所。
3. 不同省份的分數線:四川省文科二本批次線為474分,理科二本批次線為430分。在這個分數段,四川省文科能上的大學有365所,理科有358所。
4. 2024年參考:對于2024年450分能報的大學,可以參考2023年的數據,例如常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
5. 掌上高考推薦:可以通過掌上高考網站查詢具體的學校推薦,除了考慮分數和學校排名,還應該考慮個人興趣、專業前景、學校地理位置、校園環境、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還需結合當年的高考政策、分數線以及個人情況綜合考慮。建議考生和家長密切關注教育部門發布的最新信息,并咨詢相關專業人士。